食用調和油亂象不止,規範市場刻不容緩
雖然,《橄欖油、橄欖果渣油國家標準》已經實施,但是,食用油市場仍然亂象不止。橄欖調和油與橄欖油的區別到底是什麽?至今,食用調和油的國家標準仍然沒有出臺。這不僅為消費者選購商品帶來了困擾,還為消費市場中魚目混珠的不法商販提供了可鉆的空子。消費者呼籲,食用調和油的國家標準應盡快出臺,為消費者消費再添一道有力保障。
食用調和油國標尚未出臺
與食用油市場相關的已出臺的政策主要有:200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國標《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同時已經實施的還有《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食用植物油銷售包裝》等相關的國家標準。但是,消費者較為關心的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仍沒有出臺。
記者了解到,消費市場中食用調和油的隨意勾兌現象、名稱繁雜以及標識混亂的問題早就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食用調和油的國家標準製定工作也提上了國家糧食局等有關部門的議程。2007年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上,形成了《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送審稿》,2008年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開始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08年10月25日,但至今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仍未出臺。
據了解,目前,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的製定仍麵臨一個難題。湖北奧星糧油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紅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是單du的菜籽油、大豆油,摻其他的油,哪怕隻有5%,也能檢測出來,但是做成調和油後,就隻能檢測出特定油種有還是沒有,具體比例測不出來,因為脂肪酸結構組成各種油差別不大,所以很難檢測。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銷商告訴記者,目前,許多調和油產品一直采用的是企業自家的標準,每家標準會出現些許差異。由於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沒有出臺,使得調和油消費市場出現了混亂的現象。
消費者呼籲應盡早規範市場亂象
“橄欖調和油和橄欖油有什麽區別呢?作為消費者我還真不清楚。”正在選購橄欖油的黃小姐如是說。記者了解到,在消費者中,不了解食用調和油的人不在少數。而且,許多消費者都不清楚所購買食用調和油中各種油的成分比例。
深圳巨萬陽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雖然橄欖調和油中有橄欖的字樣,但是調和油與橄欖油是有區別的。調和油的組成油料由三四種到**種不等,各品牌調和油對構成油料成分標注得比較詳細,但是卻沒有在標簽上標注各種油料的配方比例。
記者在某品牌橄欖原香食用調和油的外部標簽上發現,標簽上已詳細標出產品的配料表。“菜籽油、大豆油、橄欖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亞麻籽油、花生油、紅花籽油、食品添加劑”,但是並沒有注明各種油料的具體含量或百分比,這為消費者清楚地認知產品帶來了的困難。
“這種調和油中橄欖油的含量到底是多少呢?”一位正在選購橄欖油的消費者唐女士向某超市售貨員詢問道。雖然售貨員向消費者詳細介紹了此種商品的益處,但是問及具體油料含量,售貨員則表示不清楚。“食用調和油的國家標準應該盡快出臺,一方麵可以規範食用調和油消費市場標簽混亂的局麵;另一方麵也可以保障消費者對商品的知情權不受侵犯。”唐女士呼籲道。
“調和油的標簽應該規範些,目前超市中調和油的標簽確實存在一些待完善的地方,這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認知困擾,也為售貨員在介紹產品時存在了解盲區。”超市售貨員告訴記者。